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鑫森源林业勘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河南省鑫森源林业勘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官网】

热点关键词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快讯 > 正文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21—2035年)》编制提纲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21—2035年)》编制提纲

 

前言 

主要阐述规划编制背景、目的、依据、主要内容等。

一、现状分析评价

(一)基础状况。简要介绍县域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情况,重点阐述林地面积、权属、起源、森林类别等资源现状,以及地域分布特点、保护和利用、林地质量等情况。

(二)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主要阐述上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和实施成效,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尤其分析指标差额的原因。

(三)分析评价。主要分析林地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新一轮林保规划编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及与空间规划的关系。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二)规划依据。主要列出法律法规、规范规程、政策文件等。

(三)规划范围与期限。明确规划范围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明确规划基期年、近期目标年、规划目标年,规划期限等。

(四)规划目标任务。对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等上位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强制性内容进行分析及传导。分2025年近期目标与规划末期目标,包括林地结构、林地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目标,其中,林地保有量、森林保有量、占用林地定额为约束性指标,天然林保有量、重点公益林林地比率、林地生产力为预期性指标。其他指标可自行确定。

三、林地总体格局

(一)林地分区方案。根据国土空间布局和管控要求,衔接国土空间管控三条控制线,提出县域林地在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中的布局原则方法和具体方案。

(二)分区功能定位。根据林业分区,提出保护利用方向。

(三)分区管理措施。根据林业分区,提出不同管理措施。

四、全面保护林地

(一)林地用途管制。提出严格限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林地转为其它农用地,高保护等级林地转为低保护等级林地,公益林地转为商品林地、天然林地改造为人工林等五方面用途管制措施及要求。

(二)林地分级保护。在林地分类利用基础上,阐述林地保护等级分级划分标准、现状、规划,落实相应管控措施。

(三)林地需求测算。充分考虑生态文明建设对林地的客观需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对县域内林地保有量进行分析测算,确保林地保有量不减少。

(四)林地恢复和补充规划。摸清灾损林地、退化林地、临时占用林地、毁林开垦林地等数量和分布,分别提出恢复措施。按照林地保有量目标和县域生态建设需求,提出补充林地数量、来源、测算依据以及管理措施。

(五)森林保护规划。根据森林保有量目标以及占一补一等要求,落实新造林空间,以及增加森林面积、控制森林消耗、保护森林资源等方面措施。

五、合理利用林地

(一)林地资源质量评定。提出林地资源质量评定分级划分标准、现状,以及相应利用方向和措施,实施林地分等使用、差别管理等措施。

(二)节约集约使用林地。根据林地分区布局、林地保护等级和林地资源质量评定情况,提出项目建设和生态保护使用林地的控制方向以及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措施。

(三)结构优化。基于林地资源质量评定,提出林地生产力提升的规模、途径、措施、发展重点、时序安排等,进一步优化林地结构,提升森林质量。

(四)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规模测算。结合重大项目建设和生态保护需求,提出未来5年近期和15年远期建设项目用地需求测算及依据。

(五)其他合理利用。根据地方实际,适度开展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游憩等非木质资源培育利用。

六、重点工程规划

(一)森林分类经营。分别介绍公益林、商品林区划情况、区域分布、保护利用方向及具体管理措施。

(二)天然林保护修复规划。根据天然林保护修复规划,提出规划期保护修复目标、空间范围、时间安排、管理措施等。

(三)其他重点工程规划。涉及生态修复、产业发展、森林质量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方面,分别作出规划期内目标、建设内容、空间范围、时间安排及相关措施等。

七、规划实施保障

包括组织领导、宣传引导、政策配套、监测评价考核、科技支撑、经费保障、监督检查等内容。